您所在的位置:即墨信息港 > 即墨乡镇 > 蓝村镇

粒粒飘香!“蓝村大米”亩产破千斤, 首茬开镰收割忙

发布:2021/9/15 8:23:25  来源:即墨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金秋九月,又到一年秋收时。即墨区蓝村街道稻田里,收割机的轰鸣拉开了丰收的序幕,割稻、脱粒、粉碎稻杆、装车……不一会儿,货车车厢里就装满了颗颗饱满的稻谷。

走进即墨区蓝村街道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大片金黄色的水稻长势喜人,微风拂过黄澄澄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在太阳照射下散发出阵阵稻香。据了解,于中秋前开镰收割的是先期成熟的200余亩稻田,主要种植稻花香、长粒香等早稻品种,首批水稻收割期为四天。这样,市民可赶在中秋、国庆双节前品尝到今年新产的“蓝村大米”。

“今年的水稻将迎来大丰收,稻花香亩产700斤以上,比去年提高100斤左右,长粒香亩产1100斤以上,比去年提高近400斤。”青岛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孙岩祥说,谈及水稻增产的原因,除了今年的天气风调雨顺外,还得益于“捕虫神器”的使用。“捕虫神器”是由山东省水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褚栋教授团队研发,今年也是首次在合作社进行实验。

看似一个个不起眼的塑料桶外观装置,这里面却深藏不少“机关”,通过桶内长效害虫诱芯的持续发挥作用,极大减少了大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害虫的为害,从而保障了水稻的产量。“今年安装“捕虫神器”实验的50多亩稻田效果很不错,每亩地仅需安装2个‘捕虫神器',便可基本实现消除虫害的困扰,每亩可增收近两成,明年我们将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孙岩祥说。

“蓝村大米”兴盛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种植全靠人工,由于当地土质为碱性黑土地,加上日照充足,大米口感上佳,曾一度畅销胶东半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水源短缺等问题,“蓝村大米”逐渐退出市场。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青岛蓝村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蓝村大米”得以重出江湖,目前种植面积达1200亩。

因其独特的盐碱地种植,经过10多年的耕作,“蓝村大米”发展成为胶东半岛地区家喻户晓的农作物品牌,每年新米上市,总会掀起一股抢购热潮。“自进入9月份以来,我们的订单量便一直攀升,中秋节前夕将迎来销售高峰,预计每天销售万斤左右。”青岛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售主管孙艳说。

稻谷丰收,村民增收。近年来,蓝村街道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蓝村大米”龙头农业品牌,大力推广水稻优质栽培和农机使用,抓好水稻耕、种、防、收技术的推广,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带动了郭家屋子等周边网格村庄种植,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