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即墨信息港 > 即墨乡镇 > 蓝村镇

寻找“消失”的手艺人丨即墨蓝村街道李文祥:匠艺新履 守住手尖上的光阴

发布:2021/9/14 9:52:25  来源:即墨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每个人,每双手,都有着自己天生的使命。从顾客告知尺码,到选定皮鞋样式,再到皮鞋制作完成,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的李文祥用这样纯粹而质朴的老手艺裁剪了一寸又一寸的“光阴”。而我们所看到的坚守,于他而言都是日复一日地寻常,这一门手艺,也就是李文祥这辈子的活法。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青岛规模较大的皮鞋厂大多选择在蓝村建立了加工点,培养了一批会皮鞋生产技术,有懂得皮鞋销售的人员。由于蓝村火车站是胶济铁路和蓝烟铁路的交汇车站,渐渐省内外都留下蓝村人卖鞋的足迹,蓝村皮鞋的名声也渐渐地越来越大。一时间,蓝村生产加工皮鞋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经过几年的发展蓝村皮鞋生产销售由点到面遍地开花。


2000年左右,在蓝村从事皮鞋等产业的厂家达到近千家,有开鞋厂的,有开鞋料店的,有加工缝制鞋帮的,产业工人形成数万人的庞大规模。制鞋自动化流水线的引入也使得蓝村皮鞋产量加大质量提高,大的厂家一天产量好几千双皮鞋。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名副其实的“江北第一制鞋镇”由此诞生,蓝村皮鞋的起起落落也成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浪潮中的一道缩影。


寻找“消失”的手艺人丨即墨蓝村街道李文祥:匠艺新履 守住手尖上的光阴

进入新时期,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崛起,各种各样的鞋层出不穷,人们对鞋的选择也越发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蓝村皮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冲击。如何转变调整旧的生产技术与销售模式成为摆在每一位蓝村皮鞋人面前的严峻课题。20岁左右就开始做鞋的青岛琴泽世家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由业鑫不想让蓝村皮鞋就这样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在他眼中,流水线生产让厂家屈从于产品,但匠人之心与手却始终是这个时代最细腻的关怀。


“机械化生产满足了人们对性价比的苛刻要求,却让手工定制成了奢望。手工投入的是时间、情感、智慧和创造力,是伟大的艺术创作,是对人和物的高度尊重,经此而诞生的物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要想留下蓝村皮鞋的灵魂,必须要把手工做鞋这门老手艺捡起来。我们公司的老师傅李文祥则是手工做鞋的佼佼者。”由业鑫说。

李文祥总是坐在矮凳上,身边堆满了各种工具和材料。不同于木匠干活,锯子拉半天,推刨推半天,斧头砍半天,很是枯燥。在李文祥眼中,锥子锥个眼,立刻换两根猪鬃针相对而绱;绱上几针,套进楦头敲打;立刻又换皮刀修削毛边……灵活多变,毫不沉闷。


做鞋是个力气活,不像做衣服那么简单,从裁剪皮料辅料、跑帮、绷帮烘干到扣底擦鞋、喷光包装等等要上百道工序。鞋子原型构建完成之后,要根据设计在制鞋面料上打孔或者制作装饰图案。装饰完成的几块不同结构处的鞋面皮通过车缝,基本呈现鞋子的雏形。所有工序完成之后,还要再染色或擦色,赋予鞋子表面独特的色彩。至此,一双日常所穿的鞋子,才能最终呈现。这一双双鞋子,是李文祥的“根”,而这个涉及上百道工序的过程,则是李文祥的“守根”。


“做皮鞋本就辛苦,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会长时间接触不利于健康的胶质物品,现在许多大型皮鞋工厂里都是我这把年纪的人在做工,年轻人一般不会去。好在现在我的徒弟还能坚持着,一直跟我学着做,要不然这门手艺不知道传承给谁。”李文祥说。在手工做鞋的“生产线”上,李文祥带着徒弟,从冬到夏,周而复始。


五六十岁甚至更早的几代人来说,定做皮鞋曾陪伴了他们一段岁月,如今,蓝村街道定做皮鞋的店面越来越少。制作一双手工皮鞋,从顾客告知尺码、选定皮鞋样式到皮鞋制作完成,需要三四天。现在定做皮鞋已经成为一种彰显与众不同的品位,一种能体现自我意识、拥有自我个性的追求。


在皮鞋行业,手工鞋是精致和高端的技术。一双细致的手工鞋,蕴含着李文祥做鞋的手艺,也是他艺术创作与精工细作延续的“结晶”。择一事,终一生。而李文祥老师傅,始终忠于自己选择的事业,一做,便是半生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