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即墨信息港 > 即墨乡镇 > 北安街道

“金果”香满园 冬枣好脆甜!即墨田野一片丰收景象

发布:2023/10/12 16:04:51  来源:即墨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前王宿村的“红香蕉”苹果熟了、王演庄北村的冬枣红了……金秋十月,即墨区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许多果农正在大规模采摘,当地迎来一年当中最红火的丰收时刻。

红苹果挂满枝头

10月9日,记者走进即墨区北安街道前王宿村的苹果园,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头。近日,前王宿村的苹果园进入采摘季,果农正加紧采摘销售。近年来,前王宿村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苹果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苹果长得不错,不仅个头大,果形也好,卖个好价钱不是难事。”前王宿村果农宋修文在果园里查看苹果的长势。他以前做过绿化工程,2008年回到村里承包了6亩土地种植苹果。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科学管理和采用矮化密植技术,他家的苹果品质高、含糖量高,种植的“红香蕉”“红富士”“印度青”等品种不愁销路。宋修文介绍,几天前青岛市区一位老板来到他家收购,有多少要多少,收购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出很多。这意味着,宋修文今年增收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果农在采摘苹果。

6亩苹果收入7万元

“去年,我家的6亩苹果纯收入7万余元,今年产量还会增加,预计收入要比去年多。”宋修文说,得益于种植苹果,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买了轿车,还在即墨城区购买了楼房。“我算了一下,仅种苹果一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再过几年,这片果园进入盛果期,产量会更高,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宋修文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村民吴明生的苹果园里,只见一棵棵苹果树在他的精心管护下,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刚种苹果时,什么技术都不懂,多亏了政府请来的技术人员指导我们种植。”吴明生说。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他通过上农家肥、科学浇水施药等,几年下来,苹果品质好,个头大,价格也比别人家的高。

前王宿村的果园里硕果盈枝,一个个又大又红,正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游客兴致勃勃地提着小桶,嬉笑着采摘苹果,不一会儿,小桶里就装满了苹果。“这苹果果香味十足,又脆又甜,特别好吃,整个采摘过程也非常有趣。”来自市南区的游客李峰一边采摘一边品尝。

今年,前王宿村农民种植苹果100亩,产量预计达30万斤,预计收入可达105万元。眼下,“红香蕉”苹果进入采收季,以每斤5元左右的价格投放市场,供不应求。“今年风调雨顺,加上精心管理,每棵树产果100公斤以上,采收期可持续到11月中旬,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吴明生说。

果农在枣园里展示刚摘的冬枣。

农民增收“枣”致富

前王宿村的苹果熟了,蓝村街道的冬枣也红得诱人。记者在枣园看到,即墨区的冬枣进入收获期,成熟的冬枣挂满了枝头,村民正忙着采摘、装箱,一派繁忙景象,采摘可以持续到11月中旬。据了解,即墨区发展冬枣种植产业,这里种植的冬枣皮薄、酥脆,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采摘。田横镇、蓝村街道等区域还依托枣园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大枣文化元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10月9日上午,在蓝村街道王演庄北村的“中华大梨”枣园里,连片的枣树长势喜人,枣子缀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车。近年来,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特”“优”现代农业,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管护以及研发红枣系列深加工产品,不断延伸冬枣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

枣园里果农们忙着采摘鲜枣,打包装货,准备销往全国各地。挂满枝头的红枣犹如一串串火红的小灯笼,映红了枣农的笑脸。正在采摘冬枣的朱淑平说:“我每天摘三四百斤枣,在家门口就能挣到130元钱。”

小朋友在枣园里采摘冬枣。

冬枣吃出幸福味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更加注重健康,更愿意选择纯天然的水果,住在城里的人更向往采摘的田园乐趣,休闲采摘肯定会越来越火。”果农毛德进说,他把单纯的“果园经济”延伸到“采摘经济”。

在枣园里,喝一杯崂山绿茶,品尝着甜甜的“中华大梨”枣,回顾起种植冬枣的这些年,今年已68岁的毛德进感触颇深。“早些年我家里有棵枣树,每到结枣的时候大人小孩都爱吃。”于是毛德进萌生了种枣的想法。1996年,他承包了20亩土地,花了5000多元栽上1000多棵枣树苗。

万事开头难,因缺乏种植技术、管理不足、遭受病虫害等,连续数年收成不好。毛德进没有放弃,找出问题后,他通过“借智”的方式,先后到泰安、滨州等地学习,并出资邀请专家定期到果园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枣园效益逐步有了起色,同时全村也兴起一股“水果种植热”,草莓园、无花果园、桃园……越来越多的果园出现在王演庄北村,“果园经济”初具规模。凭借种植水果,毛德进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村庄旅游年收入200余万元

即墨区蓝村街道王演庄北村具备发展观光采摘的有利条件,要想搞活“采摘旅游”,果实品质和种植规模都得提档升级。于是村庄成立了果蔬合作社,以便村民抱团发展。合作社成立当年,村庄就为枣园流转出80亩土地。同时,毛德进远赴泰安购苗,种上了名贵稀有品种,如“中华大梨”枣等,还为自己的采摘园注册了“红玛瑙”商标。

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原本在11月成熟的冬枣,今年赶在“双节”长假前成熟上市,足足提前了一个月,这让毛德进兴奋不已。“凭借新技术,不仅抓住了假日经济,吸引游客采摘,同时还拉长了枣的销售期,预计今年收入将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以上。”毛德进兴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不同于刚种植时的慌乱,端着茶杯,品一口茶,现在的毛德进俨然一位“大枣专家”,他将采摘园打理得井井有条,果实质量逐年变好,产量逐年增加,凭借着全生态、无污染、纯绿色的优点,吸引了不少青岛地区及周边地市的游客前来采摘。

毛德进的枣园每年收入达80余万元。“顾客的肯定就是我们采摘园最好的广告牌。”毛德进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他们呼朋唤友、成群结队,“红玛瑙”采摘园的名气越来越大。“采摘经济”催热了乡村旅游市场,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王演庄北村有100多人从事乡村旅游,村庄旅游年收入200余万元。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