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即墨信息港 > 即墨乡镇 > 温泉街道

青岛即墨:“非遗”花边,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2022/8/24 14:21:07  来源:即墨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8月23日,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宫家村的王培霞正“挥舞”着手中的针线绣出花边的雏形。走进王培霞的“即墨花边工作室”,仿佛打开了一家花边博物馆,茶杯垫、沙发抱枕、桌布……所到之处,满目琳琅的花边作品令人啧啧称奇。

有2000多年历史的即墨花边,是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抽纱工艺,因其针法工艺独特,造型宛如浮雕,在国际市场被誉为“抽纱行业的妙品瑰宝”,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区开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镇(村)花边加工站,将即墨花边初级手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全部下放到镇(村)花边站,全区500余家从事花边加工的业户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因精湛的手工艺术之美,即墨花边产品出口欧美、中东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即墨区温泉街道宫家村是镇(村)花边加工站之一,据该站点的负责人王培霞介绍,位于即墨区的青岛国华工艺品公司把花边订单和图样分派到村里,最多的时候每批订单有几百件。村里的花边手艺人根据图样进行制作,按件挣取加工费。除了常规的台布、床上用品,目前还有福字等创新产品,一个手艺纯熟的手工艺人一天能制作两个福字,完成首批样品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多年来,王培霞帮助周边15个村庄近1000余人再就业,一年制作花边上万余件。

“这是纸花,绣出来后是镂空的花纹,还有布花,绣出来后就和古时候的绣品一样。通常工厂先将图样分解成若干小块,交由绣娘们绣制。全部小块样子编织完成后,按原图样连接起来,然后将纸花和布花拼镶加工,再经整修 、烫平等处理后,就成了即墨镶边。”王培霞回忆说,以前农村农闲时,几乎家家妇女都绣,自己也是在小时候跟着母亲学会的,一晃已经30多年了,这份工艺承载的不仅是童年回忆,还有一份母女亲情和传承在里面。

谈起即墨花边的历史文化价值,王培霞打开了话匣子。“完成一幅即墨花边产品,需要用到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纸花工艺、锁灯笼扣、织密布、搁边、绞柱等50多种布花针法以及插花、行梗、纳底锁边等24种刺绣针法,产品要达到平、薄、光、齐、匀、净的工艺技术要求。”蓝大姐告诉记者,优秀的花边产品图案虚实照应、和谐统一,而且左右对称、层次分明、色泽清秀、有强烈浮雕的艺术效果,因此即墨花边在国际上享有“抽纱瑰宝”的美誉。它繁复的工艺针法也成为即墨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 

“编制花边不费眼睛,深受老年人喜欢,现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王培霞说。即墨花边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需经过十几道工序,其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严谨,全部由民间艺人手工编织而成。几十年来,虽然花边产品的品种及图案不断推陈出新,但手工编织这一独特技艺从未改变,从而使即墨花边的编织及生产很好地保持了它本真性。

2011、2012、2016年,即墨花边手工编织工艺分别入选即墨区级、青岛市级、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6月,作为鲁绣的一种,即墨花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