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即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温泉街道:举好人居环境“指挥棒”,做对城市管理“运算符”
自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即墨区温泉街道紧紧围绕创建任务,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在长效性上做文章,切实夯实创城成果,助推创城工作走深走实。
高度重视 举好人居环境“指挥棒”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这个事,咱不为别的,就为了温泉的老百姓能有个舒适、舒服、舒心的生活环境。”即墨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同起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仅是一项日常工作,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国家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为继续抓实抓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温泉街道以“除存量,减增量,精细化管护,长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工作目标,采取街道考评、村庄自查、协同提升的工作模式,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提升机制列入街道常态化工作。
效管护提升机制采取街道考评、村庄自查、协同提升的工作模式,由党工委领导,办事处调度,园林环卫服务中心牵头,组成十个考评小组,为避免考评小组打“人情牌”“关系牌”,确保发挥考评“指挥棒”功能,街道每月抽签确定小组组成人员和被考评村庄,对温泉街道全域53个网格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开展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无死角的考评,以公平促考评,以考评促提升。
考评小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从乱堆乱放、污水治理、畜禽散养、村容村貌提升建设方面深入村庄实地检查,严格对照考评标准打分,每发现一处不符合规定的问题扣除相应分数并留存现场照片作为扣分证据。考评照片形成问题台账,全部反馈村庄进行整改,逐条销号,并将考评成绩全街道排名通报。每月考评得分前十名的村庄发放“温泉街道人居环境先进村庄”流动红旗,后十名村庄发放“温泉街道人居环境整改村庄”流动黄旗,旗帜挂放于网格村党支部办公场所显眼位置。优秀村庄脸上有“面子”,落后村庄身上有“担子”。
全面覆盖 做对城市管理“运算符”
每月“逢三逢八”,是街道最热闹的农村集市温泉集,本地人和驾驶私家车、乘坐公共交通前来赶集的人格外多,海泉路和大田路的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秩序维护压力也大了起来。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东夼片区的两名执法人员一大清早便来到集市周边道路,对乱摆乱放、违规停车、占道经营的现象进行劝导劝离。
除温泉集外,综合执法中心还对辖区内其他集市的时间、规模进行统计,对占道经营重点点位进行拍照记录,并将辖区划分成四部分,每部分覆盖10~15个村庄、1~2个小区,由两名执法人员进行日常巡逻和重点点位纠察工作,开展网格化巡查治理,针对反复出现的顽疾、网格治理出现的问题每周召开例会调度。
与此同时,街道还依托数字城管平台,使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将无人机“航拍技术”和“百度图像智能比对技术”运用到违建防控、工地扬尘等多方面。目前,无人机已逐渐取代传统人力在辖区20处在建工地和6处市政项目开展常态化巡检,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时,综合执法中心与街道多部门互通、互动,形成管理机制,“事事有人干、处处有人管”,建立问题无阻反映、建议合理采纳、问题高效处置、不断完善反馈的“全周期式闭环”治理模式,以智慧赋能领跑文明创建新动能。
整改务实 用足市政设施“工具箱”
市政设施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关乎老百姓的民生大事。温泉街道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对辖区主次干道、村庄道路及排水管网等设施进行逐项排查,彻底清除各类隐患,通过完善管护、考核机制,实现后续管理的发现、整改、养护三同步。
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针对去年夏季强降雨造成的辖区重点积水点,在全面摸排、查清根源的基础上,按照“先急后缓、先难后易”的原则,对主次干道的雨水管网及排水设施、雨水井检查并实施整修和清淤、疏通,逐一明确整治措施、整治时限及责任人,完成隐患整改,保障排水通畅。运用温泉街道智社区平台,通过网格管理做好日常巡查工作,用好机关青年力量,通过干部随手拍做好日常监督,对日常发现的问题做到每周整改、统一汇总上报后,形成街道周巡查、月报表整改制度,每周巡查并上报问题台账,同步进行整改月末问题回头看并上报整改情况台账。
截至目前,共更换古力井盖18个、雨水箅子117个,疏通雨水管道约500米,这些在外边看不见的“里子”,养护维修必须做实做细做好,才能真正让城市有“面子”。
下一步,温泉街道将继续把功夫下在平时、精力用在平常、措施落到实处,合力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工作整治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真正做到“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成果由群众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