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化转型赋能 即墨区全力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 五环一哥 1楼 2025/7/4☆收藏
- “过去凭经验判断,现在用数据说话。”近日,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即墨大队执法人员使用新装备开展执法检查,对新装备的功能和灵敏度赞叹不绝。
生态环境监管数智化转型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具体举措,是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2023年开始,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启动生态环境系统监管能力提升行动,累计更新12种类别、41台(套)便捷式执法装备,以数字化工具推动环境执法方式革新,实现监管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数智融合”的重大转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一个“小盒子”,环境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走进世泰仕塑料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只见企业生产设施、治污设施的关键点位上均配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这就是企业的用电监控设施。
“盒子虽小,作用可大了。”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即墨大队副大队长蓝刚介绍,“用电监控系统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它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平台,可实时在线监测企业产污、治污设施运行情况。”
据了解,用电监控系统是通过在企业的产污、治污、排污过程中安装电量信息采集单元,连续采集关键特征信号或数据,精准识别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违规生产行为,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环境执法工作面临的执法资源有限、重点排污单位证据采集方式单一等问题,让环境违法“小动作”无处藏身。截至目前,全区53家企业安装了用电监控系统,共落实产污监测点位361个、治污监测点位161个。
而这,只是即墨区“科技+监管”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的缩影。秉持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的监管原则,2021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在执法实践中积极运用在线监测、固废管理、排污许可管理、辐射监管等智慧监管手段,构建“智慧巡检”非现场执法模型,实现“现场”+“非现场”执法双轮驱动。而“移动执法系统”的全域覆盖,更是让执法流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升级。目前,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系统使用率达100%,执法工作迈入“数字化快车道”。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不仅让执法更高效精准,也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蓝刚表示,今年以来,依托非现场监管手段开展执法检查682次,占执法总数62.5%,有效减少不必要现场检查频次的同时,还帮扶企业解决问题105个,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正在从“人防+物防”向“技防+数防”转型。
一辆“流动车”,环境污染物“秒级现形”
当一辆白色厢式货车驶入青岛汽车产业新城,一场依托高科技的“环境体检”正在无声进行。
这辆看似平平无奇的厢式货车,其实是动态监测污染物的“黑科技”——走航监测车。它“身高”3米有余,“头顶”上还加装了大气环境监测设备。走航监测车的“黑科技”还在于其整个车厢几乎被精密仪器占据。
通过车顶的采样管自动采集空气,走航监测车可对烷烃、烯烃等120余种挥发性有机物实现秒级响应监测。车内显示屏上,卫星地图的右下角显示着彩色柱状图,不同颜色代表着污染物的不同浓度,使车辆所经之处的污染情况反映更直观、掌握更快速。既可助力精准溯源、精准治理,也可实现“以最小干扰获取最大监管效果”,显着减少了对合规企业正常生产的“无谓打扰”。
“通过走航设备,对于那些造成环境影响的隐蔽违法行为,也能实现较为精准的定位,然后通过针对性排查锁定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监测二科负责人李卫东介绍。在走航数据支持下,执法人员对问题企业开展全方位“体检”,结合企业废气排放口在线监测、LDAR检测记录等数据,全面排查生产设施、治理设施、仓库、储罐等区域。使用红外热成像气体检测仪为污染物“拍片成像”,利用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流速仪等形成污染物“检验报告”,排查企业装卸车方式等全部“亚健康”问题。
“走航相当于把监测站搬到相关的企业园区,现场工作,依靠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更精准。”李卫东说,同时参数模块可以灵活组合,应对不同的场景。比如春季风大,主要监测扬尘颗粒物;夏秋季节,重点监测挥发性有机物、臭氧。而到了冬季供暖季,走航监测车则化身空气质量监测预报的“移动堡垒”,“CT”式寻找城区大街小巷的污染源、“把脉问诊”找出污染形成的“病因”。
一张“虚拟网”,危险废物“拼单收集”
“只需要通过手机在系统上下单,就有专业‘快递员’上门服务,免费为我们提供包装容器、进行分类打包、现场打印危废标签等一系列服务,解决了我们人手不足、经验不够等实际问题。”看着一辆危险废物转运车驶入厂区,即将对固体废物集中点实施收集转运,位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的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小微企业环保负责人由衷地感慨。
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今年5月份,即墨区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试点开展园区危险废物统一管理工作,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智能平台也伴随试点工作同步上线。
“我们开发建设了危废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危废管理异常预警模块、危废运输实时监控模块等10个方面的信息化监管功能,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青岛德乾诚固废回收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保文介绍,智能平台为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搭建供需交流平台,以数据调节产业、区域危险废物供需矛盾。
“依托信息化平台,生态环境部门实现了对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的平台化、可视化、规范化监管,强化分层分级管理,切实提高了小微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蓝刚介绍说,该平台还与省市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实现对收集单位、产废单位的分层分级管理。